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本院动态 · 立足岗位当先锋】啥事?《辽宁法制报》、《辽宁长安网》双双来报道!?
  发布时间:2022-01-14 13:59:22 打印 字号: | |

113日,《辽宁法制报》第3版、《辽宁长安网》报道了沈河法院“100张定期存单的故事”。

 


 

2022年元旦刚过,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詹川就收到了一面锦旗,这是他从事执行工作后收到的第二面锦旗。

 

 

 

“明德尚法 情暖人心”,“字”短“情”却长,这8个字的背后,是一个人民法院年轻执行员坚持“以百姓心为心”,思考更用心,工作更走心,让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双方都暖心的执行故事。

 

 

 

 

梳理登记全部存单的信息

 

 

 

执行款分散在一张张存单中

 

 


这是一起继承纠纷案件。本案的原告(即申请执行人)杨某某,与被继承人陆某甲于2005年登记结婚,是陆某甲的第二任妻子,而本案的被告陆某乙(即被执行人),为陆某甲与第一任妻子所生。自2017年陆某甲因急性脑梗病逝后,杨某某与陆某乙(及陆某甲其他子女)就陆某甲的遗产继承问题向法院提起诉讼,前后经过一审、二审、发回重审多次审理,据生效裁判确认:将被继承人陆某甲名下的银行存款、房产以及抚恤金和丧葬费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了杨某某和陆某乙。

 

 


去年5月中旬,杨某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分到了执行员詹川手中。

 

 


“陆某甲名下的存款加利息一共150万元,我本想一次性划扣,但突然发现这些钱都是定期存单,一共100张,这也是申请人和被执行人提供法院判决仍然不能把钱取出来的主要原因。”詹川回忆称,当时他懵了一下,脑海里闪过了第一个念头是:如果一张一张存单处理,当事人等待的时间太长了。

 

 


执行员拿出“解题”新思路

 

 


记者在该案的案卷中看到了5张纸,每张纸上都有相同格式的表格,写有陆某甲的姓名、定期存单账号和存款金额,金额最少的存单2500余元,最多的73000余元,“这些就是快速解决难题的关键!”詹川的脸上露出些许得意的神情,“按照我们正常的流程,每张存单都要出一个裁定书和一个扣划文书,再拿着所有的文书去银行办理,逐笔转账到法院账户,再分别转给杨某某和陆某乙,绝对是件大工程。”

 

 


想到申请人杨某某年事已高以及对取出这笔钱的迫切期望,詹川前思后想,终于理出了一个新思路:梳理登记全部存单的信息,按批次出具裁定书和扣划文书,减少中间流程,节省时间成本,尽快兑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将这一情况向执行局相关负责人汇报后,得到了全力支持,詹川放下手头其他工作,分批次带着整理好的表格和相关文书专门到银行沟通,银行相关工作负责人了解到案件的情况后,对此非常重视,每天预留一段时间,派专人处理这100张定期存单,前后共7次处理完毕。担心杨某某和陆某乙着急,詹川每隔几天就把银行分批处理完的存款从法院账户打到他们的账户上。

 

 

 

两天后就开始陆续打款

 

 


“去年10月,我和我的代理人把第一张定期存单账号整理好了送到法院,过了两天,第一笔执行款31000元就打到了我的账户上,真是太快了!”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陆某乙时,他再次向记者表达了对沈河区法院执行工作的认可和感激。

 

 

 


案款全部到账后,詹川接到了来自申请人杨某某的道谢电话和被执行人陆某乙送来的这面锦旗。

 

 

 

 

后记

 

 

 


采访中,记者得知,詹川收到第一面锦旗也是因一起继承纠纷案件,因在疫情期间,面临现实难题,他灵活运用电话、视频等方式多次联系案件的多个被执行人,协调几方尽快完成了涉案房产的给付和过户。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在这个工作刚满1年的法院“新兵”看来,这些案情并不复杂、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执行案件就应该多换位思考,突破传统思维,行动再快一点,这样才能担得起老百姓的期待,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里。

 

 

 
责任编辑:杨子江